“感冒”一月到医院一查竟是胆管癌中医治疗半年效果很明显
近日杭州35岁的小雪(化名)死于胆管癌。从诊断到死亡,只有4个月,引起了很多人对胆管癌的关注。
最初,胆管癌很少见,近年来发病率上升,病情危险,可以说是最难治疗的癌症之一。杭州御和堂中医主任王惠兰说,肝癌是癌症之王,隐形肝脏中的胆管癌被称为癌症之王。由于体内隐藏疾病隐藏,恶性程度高,一旦发现胆管癌大多是晚期平均生存时间只有一年左右。
胆管癌可能是由胆囊炎和胆结石的长期刺激引起的。
近年来,年轻的胆管癌患者有增加的趋势。去年9月36岁的小云(笔名)反复发烧一个月,经常感冒。她以为是感冒,吃了感冒药,去诊所挂了点滴,但没有好转。过了很长一段时间,她上腹闷,甚至不能吃东西。当她看到油时,她很恶心。仅仅两个月,她就瘦了10多公斤。随后小云到杭州御和堂中医医院进行了详细检查。医生发现她患有胆管癌,肿瘤直径14厘米,占腹腔的大部分。医生反复问,小云记得五年前,她经常胃痛,眼睛有点黄,尿黄,去医院检查,发现是慢性胆囊炎,胆管囊肿,伴有胆结石。当时她做了手术,病理报告显示,她患有慢性胆管炎,肝脏多发性胆管扩张,部分胆管呈低级上皮内瘤变,胆管壁部分腺瘤增生伴有高级上皮内瘤变。医生反复告诉她,每半年复查一次,但小云并不在意。
王惠兰说,胆管癌可能是由胆囊炎和胆结石的长期刺激引起的。事实上,五年前小云的病理报告提示了癌前病变,但小云并不在乎,也没有定期复查。幸运的是,经过综合评估,小云接受了综合治疗肿瘤明显减少,目前病情有所缓解。
但小雪并不那么幸运,去年年底,她碰到了右耳后面的一个肿块,只有绿豆大,有点疼,只有半年,肿块长到鸡蛋大,一半的脸不能移动。她以为是面瘫,做了针灸、按摩,后期开始配合中医治疗好转了。
容易误诊的高危人群应定期体检。
事实上,胆管癌是一种肝癌,其发病率仅次于肝细胞癌。
目前胆管癌的病因尚不清楚,但研究认为,肝硬化、胆管结石、乙型肝炎、丙型肝炎、先天性胆管囊肿、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、自身免疫性胆管炎、肝吸虫感染是高危因素。
王惠兰建议,应少吃生鱼片,避免肝吸虫感染,少吃高脂肪、高热量饮食,减轻肝脏负担,尽量不要接触放射性核素和化学物质。一旦发现胆囊炎和胆结石,应及时治疗。高危人群应每半年进行一次体检。如果胆红素升高,肿瘤标志物CA19-9升高,应及时检查。